《未来中国》:让科学榜样成为最闪耀的时代偶像

6G研发初露头角,人工智能连续加速,“元宇宙”从看法走向现实应用……科技驱动,中国将抵达多远的远方?搭载着科学号快车,人类又会塑造怎样的未来?明天21时30分,海内首档前沿科学头脑秀《未来中国》将与观众碰头。

《未来中国》由中国科学手艺协会、上海市委宣传部、中国科学院流传局介入指导,上海市精神文明办团结主理,上海广播电视台东方卫视谋划制作。节目把一群顶尖科学家从幕后请到聚光灯下,让他们以“科学楷模”的身份揭秘前沿科学领域、分享中国科学家们孜孜以求探索未知的科学故事。在科学楷模们的引领下,节目中的“科学青年团”与宽大观众将打开脑洞,畅想未来天下、未来中国。

响应科技强国、人才强国战略,作为沪上荧屏落子科学节目新赛道的一次探索,《未来中国》兼顾科学的专业性与流传的青春态,以期在寓教于乐中让更多人感受科学的无边魅力。节目中的科学引荐人、制片人陈辰这样解读以“未来”为名的一语双关:“‘未来’既是节目选题的重点,我们更多地瞄准前沿科学问题;‘未来’也牢牢连着年轻人,他们是未来中国的希望。”

启蒙青少年的科学头脑,引发他们的创新潜能,弘扬科学家精神,让科学楷模成为最闪灼的“时代偶像”——这是《未来中国》节目的愿景。

把头脑“秀”出来,为硬核科技充当“翻译者”

节目定位前沿科学头脑秀,科学是本。

经典剧目《天生一对》中文版将在京上演

昨天,《天生一对》中文版全国巡演暨北京站开票仪式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举行。

《未来中国》本季共有10期,每期聚焦一个时下前沿的科学问题,如北斗导航、深海钻探、类脑盘算、基因科学、质料科学等;每期都将约请一位来自相关领域的海内顶尖科学家走到台前。科学楷模中,包罗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蒲慕明,中国科学院院士、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副主任汪品先,北斗三号系统卫星总设计师林宝军,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获得者赵东元等,涵盖了物理、生物、盘算机、航天等多个领域。

有了干货满满的硬核内容,深邃的科学头脑若何“秀”出来?陈辰把节目比作一名“翻译者”,“科学家们代表前沿科技,他们将分享科学路上不为人知的故事、对科技未来的思索,以及科学家人生的磨砺与闪灼时刻。同时节目也将约请一支‘科学青年团’,由他们与顶尖科学家睁开头脑碰撞,并借助电视艺术的多种创新手段,用人文视角解读前沿科技”。

节目主张可视化,既要让科学家们被瞥见,让他们亲自解读“国之重器”背后的科学隐秘,也要让科学的原理和功效变得直观可见。为此,主创团队走进实验室、走到科学现场,甚至把科学的宝藏带到演播室。好比探索深海隐秘,节目组把仿生鱼从实验室带到演播室;好比走近生命科学的那一期,一副3D打印的骨骼被现场展示,科学家将直观地为观众揭开这一科研功效蕴含的干细胞提取、质料学等方面的尖端手艺。一言蔽之,《未来中国》着力于展示前沿科学功效若何应用于生涯,让观众真正感知“科技若何改变未来”。

青春语态亲近更多人,让科学楷模成为全民偶像

主创们注重到,崇尚知识、崇尚科学正在成为社会的新风俗,但早年沿科学的垂直领域到破圈、破代际地触达更普遍人群,仍是一道时代思索题。正由于此,《未来中国》希望用青春语态来降低高科技的门槛,让前沿科学亲近更多人。

节目中,观众们将看到“纷歧样的科学家”,他们有趣诙谐,对自己的专业领域侃侃而谈。通过科学家的分享,年轻人能读懂:许多科研的起点,是由好奇心撬动的;而在漫长岁月里支持科学家们孜孜以求的,不是一味专一苦干,而是坚守与热爱的科学家精神在闪灼。

有意思的是,风靡Z世代的脱口秀也会被引入节目,作为先容前沿科学的输出载体之一。以“科学青年团”为例,脱口秀演员庞博曾在中科院学习,挖苦自己“有三行代码在外太空”,能够见微知著,以喜闻乐见的脱口秀方式融会科学与娱乐;B站着名科普大号“鬼谷藏龙”“芳斯塔芙”的运营者唐骋,拥有七年科普创作履历,第一个原创科普视频播放量在24小时内达快要十万,他融会融会,常能找到出乎意料的角度解读科学;博士结业于中山大学的徐晔医生则更多地从人性化的角度出发,为冷科技注入生命和灵魂、温暖人心……

钟南山曾在2020年第三届天下顶尖科学家论坛上谈话:“成为偶像的目的,是要更好地消除青年人对偶像的盲从,让他们通过偶像学到对问题的看法,更多地问问为什么。”没有生硬地“造神”,《未来中国》希望用科学精神熏染人,让科学楷模成为全民偶像,让科学家重回孩子们的人心理想选项。(记者 王彦)